person holding a smartphone

CFA與國內證券分析師之異同〈下〉

■ 張子婧

考題方向

  國內證券分析師考試的證券法規範圍是中華民國證券交易法及其施行細則、公司法、投信、投顧、基金等管理辦法規則。選擇題多以各法規涉及的年數、人數、金額、相關機構、相關問題等。往往會有十分明確的數字。而申論題則以證券交易法的新增及修訂法條等議題較為熱門,需考生對於原法規與新法規作為相互的比較,答題關鍵在於要針對考題將相關的法規正確的引述與運用,另外,對於違法違規的行為也多有側重。

  會計與財務分析的選擇題方面多偏向會計基本概念,如損益認列對會計科目的影響、不同存貨評價方式對財務報表的影響、股利發放的影響、現金流量表的變化、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財務報表相關比例分析等。申論題則多以財務分析為主,如公司債的計算、基本每股盈餘(EPS)與稀釋EPS 計算每股價值。

  投資學的選擇題多偏重於基本的理論運用與公式的運算,以期貨、債券、選擇權證券投資組合為主,如三個效率市場的區別、證券分析方法、投資組合績效評估、資本資產評價模型 (CAPM)、股票評價、債券存續期間及評價公式、利率理論、期貨及選擇權與衍生性金融商品等操作實務。申論題常需計算衍生性商品價格及債券投資組合等價格,並常偏向尚未開放的新金融商品等議題。

  總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選擇題多以基本的經濟理論為主,如財政與貨幣政策對利率、 產出、就業量、物價等的影響,考生需要對基本的原理掌握,對相關名詞解釋務必有徹底地了解。申論題則多偏向針對實際現存的經濟行為,作影響整個經濟狀況的分析,考生往往需繪圖解題,及熟悉各種模型。另外,亦常有外匯交易等複雜的計算題型出現。

  CFA考試範圍很廣,且Level越高,題目也越艱深。基本上,第一階段(Level I)考題是以投資工具為主軸;第二階段(Level II)為資產評價(證券分析);第三階段考試(Level III)則以投資組合管理為考試重點。

  以第一階段(Level I)為例,重點科目包括財務報表分析(28%)、專業行為規範(15%)、數量分析(12%)、經濟學(10%)等。考題側重的方向較多以基本觀念的運用為主,計算題也常有十分耗時的題型出現,不過因為可以使用財務用的計算機,所以只要對於基本運算公式熟練即可。其中財務報表分析可以說是勝負的關鍵。另外,數量分析及經濟學計算題多,約相當於大學水準;專業行為規範一科英文理解的精準度,往往很容易影響考生答題能力。其他科目中,以衍生性商品有較高難度,有些金融商品在美國市場十分發達,但國人並沒有聽過,答題時會感到較為陌生。

  在整個三小時的考試過程中,時間的壓力是比考國內證券分析師來得大。往往根本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在思考和觀念判斷上,需一看考題就能馬上作答,所以勤作題庫練習是取得這場考試的關鍵。

準備方法

  準備國內證券分析師時,對於基本的知識需要充分的掌握,所以對於每科的相關教材都應重新熟讀,或是以補習班整理的教材加以輔助,務必融會貫通,才能應付較具新穎的實務性考題,並不可忽略較為複雜的計算公式與過程,考古題的練習絕對有利提升選擇題得分。 由於CFA考試範圍相當廣泛,對於具有商學背景的考生而言,每一階段的考試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準備,AIMR建議每一階段的考試準備至少須250小時,每周10-15小時以上,為期18周。最近有不少考生反映,並非AIMR所指定參考書籍對於考試具有正面的幫助。因為以考生時間的準備而言,要閱讀完該書籍並加以吸收消化,並非能短時間完成,因而會縮短作題的練習時間。對於考試真正的關鍵-解題熟練度與速度,反而無法提升。建議可以採用幾大知名輔導機構的參考教材與題庫多作練習。

  在經濟不景氣時,社會越強調證照的重要性,有許多金融專才往往希望能擁有分析師的證照來為自己加分,但是筆者認為考照的真正收穫是來自於在考取過程中,對於過去所學的知識的強化與熟練並於日後得以應用與創新。台灣現有的金融環境,與西方開放的金融市場尚有一段距離,但台灣人的聰明才智與靈活度的確是一大競爭優勢,尤其以台灣眾多留美高學歷的精英們,更是推動台灣金融市場朝向國際化的最大推手。

  記得有這樣的一段話,它說創新的來源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經過不斷知識與經驗的累積後內化而產生革新,它的組成分子並非無中生有,往往僅是對現存的組成加以重新排列。而金融市場的創新,也是同樣的道理,需要金融精英們累積經驗與提升專業能力,才能匯聚成金融市場不斷開發的動力。

  作為擁有分析師光環的金融精英,不管從事證券分析、基金管理、投資銀行等工作,無非力求提升投資市場的豐富性與成熟度,使台灣金融市場邁向國際化,能成為以專業導向的投資金融國度,而非盲目投機者的殺戮戰場。

(作者為國內證券分析師、CFA考生)

發佈留言

購物車
Scroll to Top
回到頂端